844變621—— 天門鄉(xiāng)村“合”出新生機
紅日子專業(yè)合作社在多寶鎮(zhèn)大眾新村發(fā)展富硒蔬菜種植基地。 (通訊員 鄧昭學 攝)
楊林社區(qū)建成的現代化球場上,孩子們歡快地踢著足球。 (通訊員 劉銀斌 攝)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
2018年8月起,天門市開展行政村區(qū)劃調整改革,旨在解決村級組織過小過散、集體經濟薄弱等問題,實現鄉(xiāng)村有效治理。
在村民住房不變、土地不變的前提下,原則上,總人數在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,村“兩委”班子、集體資源資產合并。當年,844個行政村整合為621個,減少223個。
兩年來,資源整合效果初顯,鄉(xiāng)村正煥發(fā)出新生機。
路網、溝渠通了
8月12日,走進天門市岳口鎮(zhèn)譚臺村,建成投用不久的村委會大樓整潔大氣,樓前廣場上有綠樹、有魚池。
兩年前,這樣的場景無法想象。因為,新建村委會大樓的所在地,在原豐嶺村;村委會大樓兩邊的魚池,則是原涂陽村的地界。
2018年8月,兩村合并。歷史上兩村所在地叫“譚家臺”,故取名譚臺村。
兩年下來,兩村資源共享、優(yōu)勢互補、共同發(fā)展,道路拓寬了,溝渠打通了。面貌一新的譚臺村,被列入2019年湖北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試點村建設,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?!巴筷柎暹^去是貧困村,現在和豐嶺村抱團發(fā)展,不管是面子還是里子,都得到了提升?!痹筷柎妩h支部書記、現譚臺村村委會副主任涂明清說。
合村后,村村之間過去被行政“藩籬”分割的路網、水系被打通。
馬灣鎮(zhèn)永益渠開鑿于上世紀70年代,長約6公里,流經原陳港村、小湖村,是一條主溝渠。由于過去的村干部“只掃屋前雪”,渠道淤積十幾年,村民們有時只能從附近華嚴湖抽水。
旱的時候,上游的陳港村將起閉閘一關,“吃飽”了才放水給下游的小湖村。
澇的時候呢?一次,陳港村要往小湖村排水,可小湖村卻關上起閉閘,自家的水倒是排出去了,地勢更高的陳港村卻被淹了。陳港村村民氣憤不已,和小湖村村民打了一架。
2018年8月,原陳港村、河堤村、小湖村、汪陳村合并為華一村。村里投資20多萬元疏通永益渠,還架起生產電。2019年8月,正值旱情嚴重之時,小湖村從華嚴湖抽水的泵站壞了,眼看1000多畝蝦稻田就要受災,陳港村直接將水通過永益渠放到小湖村,解了燃眉之急。
佛祖山村由金杯村和佛山村合并。2019年,該村以大官橋水系旁的堤岸為基礎,修建一條1.5公里長的新路。建成后,兩村往來只需10分鐘。
“以前抗旱,兩村都從大官橋河取水,誰先用、誰后用,經常爭得不可開交?!狈鹱嫔酱宕鍟浐瘟x紅說,合村后,用水統(tǒng)一調度,每個小組的塘堰里都裝滿水,抗旱工作比以前從容了許多。
干群關系更和諧
趙李村由東趙村和依李村合并而來,村委會設在依李村。
合并之初,雙方曾互有怨言。東趙村的人抱怨:我們村更大,就是因為干部不頂事,反而被小村給吞了;依李村的人說,我們的資源更好,辦公場所這么好,憑什么給別人用?
“既然成了一家,就不說兩家話。”趙李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權反復做黨員干部、群眾代表的工作。
去年抗旱期間,東趙村的一個泵站燒壞了,抽不了水,村民們心急如焚。得知消息,李永權帶著村干部第一時間趕過去,立刻找人修好。
“村里能辦的實事越辦越多,干群矛盾大大緩和了?!崩钣罊嗌钣懈杏|。
行政村合并后,一些村民擔心:是否會受到區(qū)別對待、辦事會不會不方便、決策會不會更麻煩?
譚臺村黨支部書記余和洲介紹,合村后,2019年點亮7個組的路燈,今年村里15個組都將裝上路燈。夜幕降臨,盞盞路燈依次點亮,村民們在路燈下散步、聊天,十分愜意。
合村后,借助新的服務平臺,村民辦事、干部服務更加規(guī)范。
過去,村干部在家辦公,公章放在家里。村民要辦事,都習慣到家里找。一來二去,村民覺得“不送禮辦不成事”,村干部也礙于面子不好拒絕?,F在建起新的村委會大樓,辦事服務規(guī)范運行,“什么事拿到桌面上來說,大家都輕松,沒有‘優(yōu)親厚友’的質疑?!毕蜿栃麓妩h支部書記賀鳳平感慨。
借行政村區(qū)劃調整契機,合并村摸清“家底”,清理“三資”梳理“明白賬”,一大批魚塘、土地等集體資源重新發(fā)包,增加了集體收入。
譚臺村依托岳口工業(yè)園成立服務公司,用村集體收入購入高檔大巴車,專門接送工業(yè)園內潤馳環(huán)保公司職工上下班,每年可獲得收入10多萬元?!凹业讓嵙耍謇锔蟹漳芰?,說話有人聽,辦事有人應,干群更親熱了?!庇嗪椭拚f。
集體經濟更壯實
“今天陽光不好,進賬一般?!迸e起手機,賀鳳平展示當天村里光伏電站的收入。
向陽新村由向灣、田垸、陽灣合并而來,共4771人,是多寶鎮(zhèn)最大的行政村。合并以來,資源、資金更集中,能辦的事情也越來越多。2019年,該村爭取到省級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——農光互補項目,還被列入美麗鄉(xiāng)村整治村,一大批提升鄉(xiāng)村“顏值”“氣質”的項目陸續(xù)實施。
“花生小哥”賀俊敏結合本地資源優(yōu)勢,引進“小珍珠”花生新品種,流轉土地種植300畝,免費發(fā)放種子鼓勵村民示范種植700畝,推動全村花生產業(yè)種植變革。同時,與武漢等地食品加工企業(yè)建立合作,將“小珍珠”花生制作成不同口味的炒貨進行銷售,打造了“宇辰星”品牌花生干果,在抖音等電商平臺上迅速躥紅。
皂市鎮(zhèn)上付村靠近城鎮(zhèn)中心,招商企業(yè)紛紛落戶,工業(yè)園區(qū)初見雛形。村里道路兩旁別具一格的太陽能路燈,正是落戶當地的天明新能源生產的產品。
目前,該村高新技術產業(yè)園、萬畝現代農業(yè)園、新坤百畝精品果園等發(fā)展態(tài)勢良好,還準備利用城鎮(zhèn)郊區(qū)的便利地理條件,打造獨體生態(tài)康居、康養(yǎng)公寓。
企業(yè)落戶帶動了人氣。盡管上付村戶籍人口為2570人,但常住人口接近5000人,大部分都是本地和周邊的村民。去年,該村啟動美麗宜居鄉(xiāng)村建設,計劃用3年時間對村級園林綠化、房屋立面、道路交通進行全面升級改造。如今,荒坡草地變成了花園小區(qū),各小組、村級公路綠樹成蔭、路燈矗立,村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。
人和、事和、心和,家和萬事興。合并村之變才剛剛開始,鄉(xiāng)村振興的文章還在后頭。
鏈接
223個行政村是如何減下來的?
“為啥要合村?”
“不合村行嗎?”天門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正德舉起手指頭,比劃了一組數字:“593812”。
“59代表老人,38代表婦女,12是指兒童。這個‘部隊’是農村的主力。”張正德兩手一攤,“這樣的鄉(xiāng)村,怎么振興?”
2018年8月以前,天門共有844個行政村,這個數字甚至高于某些地級市;
一些行政村人口少、塊頭小、資源少,發(fā)展沒活力;
優(yōu)秀的村干部不夠多,村民吐槽“選來選去都是那幾個人”……
基礎不牢,地動山搖。村級發(fā)展不起來,何談鄉(xiāng)鎮(zhèn)、全市?為解決這一關鍵問題,2018年8月起,天門市開展行政村區(qū)劃調整改革。
這一“刀”下去,動靜可不小。大家議論紛紛:跟誰合?取什么村名?在什么地方辦公?原有的村干部如何安置?
針對大家最“糾結”的問題,該市一一作答。
跟誰合?在依法依規(guī)的前提下,由群眾說了算。除了考慮風俗習慣、自然條件、路網水系等因素,還要考慮村級長遠發(fā)展。
取什么村名?一些村采用強村村名;一些村各取原村名中的一個字組合,比如東趙村和依李村,合并后叫趙李村;還有一些村重新起名,比如向陽新村、譚臺村、杜并山村、神祖臺村,有的寓意美好,有的沿襲當地傳統(tǒng)地名。
如何安置村干部?漁薪鎮(zhèn)采取“年齡化解一批、自愿退出一批、談話勸退一批、測評比掉一批”的辦法,將原來的71名村干部調減為42名。
為了鼓勵行政村區(qū)劃調整改革,該市還制定一些激勵政策,比如:調減干部的薪資,全部用來增加現職干部的待遇;發(fā)放項目獎補經費,整合到相關項目中,等等。
一套“組合拳”打下來,合并過程總體平穩(wěn)。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